最近3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现代化的速度在全世界的大国中是最快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无数好处,中国绝大多数民众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比30年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为此而感到自豪,这也得到国际社会多数人的肯定。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事情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本问题。这个成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环境的成本,二是自然环境的成本。也就是说,这两种环境遭到了过快的改变甚至破坏。
在总结发达国家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时,大家都会提到,在人均收入1000—3000美元时,往往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规律,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有所表现。主要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新的社会矛盾。高速度发展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平衡而新的社会平衡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就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近30年来,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自身和国家政策的原因,呈现出两个阶段性变化,即前20年与内地差距拉大时期和近10年的快速发展时期。
政府的发展战略是按照东、中、西的顺序展开的,首先得到快速发展的是东部地区,接着是中部地区,这是前20年的特点。这一时期,西部地区与东部和中部的现代化差距拉大了。中国出现了东、中、西三个明显的梯次,即发达地区、次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也分别对应着汉族地区、各民族杂居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
而最近10年,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加速发展时期,它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启动的西部大开发计划。这10年中,新疆、内蒙古、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在全国GDP发展速度8%—9%的情况下,有几个民族地区已经连续几年保持在两位数。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内地汉族地区。有人因此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即现代化的水平将赶上内地汉族地区,中国的各少数民族将实现与汉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