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编读往来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04 15:0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来 任国征(北京市热心读者)

  位卑未敢忘忧国

  贵报“特别报道”版刊登了一篇报道和五篇学术论文(4月22日),在抗震抢险、救灾、重建和支援的关键时期,提供学术支持和智力资源,很有特色和意义。世界各国灾后重建的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吸取借鉴,《穆沙拉夫回忆录》中有专门一章“地震考验领导能力”,披露了很多巴基斯坦震后重建的经验和体会,现梳理如下,以资借鉴:其一,“总统重建倡议”。“总统重建倡议”分为营救、救济、重建和恢复生产四阶段。其二,救援系统。设立两个空军基地负责接收救援物资,成立物资分类机构。其三,“所有者激励方案”。地震后发放现金救济,三个月发放救济款3.5亿美元,由政府给每一座被毁房屋补偿一定金额的现金。其四,安置工作。包括在首都周围建立“康复中心”、开展全球“募捐大会”、成立“总统救济基金”等。

  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分析、研究、甄别和借鉴。抗震救灾、灾后重建,人人都应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愿我们“编读多往来”,团结一致,为抗震救灾提供更多的学术支持以及各种支持!

  往 潘启雯、张微(本报特别报道版记者、编辑)

  青海玉树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任国征读者,非常感谢您对“特别报道”版和“编读往来”栏目的关注和支持。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时刻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作为全国性的理论学术媒体,《中国社会科学报》时刻关注青海玉树地震,及时报道“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最新进展,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解读灾情,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献计献策,是我们的应有之责。世界各国灾后重建的经验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吸取借鉴。我们希望有更多像任国征朋友这样的读者,多介绍国内外“抗震救灾”的新经验、新方法、新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