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行为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等理论前沿的冲击和挑战的同时,也就越来越强烈地期盼更有活力的经济学,并努力探寻构建可替代理论体系的实现途径,使得当代经济学研究中的行为主线更加清晰、越发中坚。
经济学行为回归具有必然性
人性化和以人为本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鲜明主线和显著特征,这促使对行为的研究不断加强和逐步深入,颇具代表性的经济学新进展正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必然,也是经济学内在逻辑延伸的使然。
古典经济学确立劳动价值观,在揭示商品与资本等要素特征、结合方式和流通规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利益集团以及行为与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可以说是行为视角的观察分析。为适应特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新古典经济学在理性人假设基础上,将个体决策活动抽象为利益最大化模型,并外生给定制度、信息分布等条件,从而使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重心聚焦在选择行为的结果上,主要围绕稀缺资源配置研究价格和各种投入要素及结构关系的变动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影响,与此同时,理性行为假设也在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和遭受置疑中得以修正和发展。
经济学的当代发展则由集中于行为结果扩展到更加注重行为特征和过程,更多地是基于异质性行为深入研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只要经济是在人的行为驱使下运行、经济行为又是在自身利益导向下实施的,并且个体利益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个体之间不存在唯一通行的价值标准,异质性经济行为就会普遍存在并产生显著影响,经济学也就永远不可能基于单一行为假设而纯科学化,终究要回归行为轨道上来。经济学的理性决不会停留在行为假设阶段,一旦观念转变、视角转换或方法创新,都有可能打开理性行为黑箱、突破经典行为假设和传统理论框架的阶段性与局限性,检验和放宽原有行为假设、分类深入地分析探讨行为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演变过程及规律。正视经济行为的多重属性,就能构建更接近现实、更加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