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消费行为的秘密:行为研究视角下的消费理论演变
作者:haowj   日期2010-05-04 15:3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如何理解人的消费行为,可能是经济学当中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传统的经济学总是假定人是无所不能的智者,每个消费者都能够计算出一个最优消费计划,这些计划反映到市场上,就是市场达到均衡了。假如考虑时间的问题,家庭不想把所得收入全部在当前花掉,则可以在当前花一部分收入,在未来花剩下的部分,即跨期选择。只要家庭可以充分了解未来物品的价格变化,就可以进行这种跨期选择。结果即使考虑了时间,家庭也是可以同时做出一个最优消费计划和最优储蓄计划(针对未来消费的)。而经济学界也有多半的人在追随着这样一种教条。不过,也不是说没有质疑的声音。

  传统消费理论的消费行为解释

  凯恩斯认为家庭在进行消费决策时,未必能够知道未来的收入有多少,多半都是根据当前的现有收入进行决策而已。这也符合凯恩斯关于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这样一种判断。后来的凯恩斯主义者据此建立了基于即期收入的家庭消费函数,一直传世至今。

  杜森贝里认为现实的家庭消费决策既不会像凯恩斯想的这么简单,也没有新古典经济学家所设想的那么复杂。现实的家庭一方面根据当前的收入进行决策,同时在决策的时候还会受他人收入的影响。杜森贝里把这种影响称作相对收入假说。按照这种假说,一个家庭的消费并不在于其收入是1万还是10万,而是在于相对于别人来说,是1万还是10万。如果参照对象都是收入2万,那自己的1万收入便看似捉襟见肘,不敢胡乱花费。

  不过杜森贝里的理论存在局限性,这个假说在为何家庭会在意相对收入这一问题上缺乏科学证据的支持。倒是弗里德曼提出了一个持久收入假说,把家庭的消费决策建立在其对一生收入的规划上,才有了现在的标准跨期消费决策模型。很显然,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如果满足的话,家庭就必须回归到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智者。由于有这个传统的支持,使得弗里德曼的理论得以战胜杜森贝里的理论,成为经济学当中关于消费研究的主流理论。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