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法学院学术研讨会“探讨食品政策:美国和国际视角”
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4月16—17日,耶鲁大学法学院举办主题为“探讨食品政策:美国和国际视角”的学术研讨会。目的是为决策者、学者、农场主、学生等不同领域人士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以共同探讨可持续的农业政策和成功的食品政策,促进公众健康和福利以及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会议后起草了一个行动文件,规划了改变现有食品政策的行动蓝图,《人权和发展杂志》(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Journal)特刊上将刊发此次会议集锦。
4月16日,会议文件起草人Olivier de Schutter作了关于食品权利的演讲,提出要从国家、地区、国际层面上衡量人人都享有获得食品的充分权利的方法,以及创造更加健康、公平、环保的可持续食品生产结构的战略意义。4月17日,参会者主要讨论了美国农业政策对公共卫生、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食物供给,影响食物安全的因素,以及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等议题。
《2010/2011世界城市状况:缩小城市贫富差距》全球每年新增600万城市贫困人口
近日,联合国人居署(UN-HABITAT)发布了《2010/2011世界城市状况:缩小城市贫富差距》(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2010/2011: Bridging the Urban Divide)。报告的第一作者、联合国人居署城市监测处处长爱德华多·洛佩兹·莫雷诺(Eduardo Lopez Moreno)教授介绍了报告的主要内容。
虽然城市是进步和发展的引擎,全球40个最大的城市群孕育了18%的世界人口,创造了世界产值的66%,全球85%的科技创新都诞生于此,但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城市贫困人口问题和贫富差距问题也非常严重。
通过联合国人居署和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已经使2.2亿城市贫困人口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但全球每年都新增600万城市贫困人口,2010年全球城市贫困人口将达到8.23亿;尽管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在改善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条件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成绩,但就全球范围而言,许多城市贫困人口的处境变得更为艰难。
报告指出,要重新全面认识城市居民权利问题,让全体市民都能共享城市化的成果。政府和机构应向城市贫困人口提供援助,更合理地规划其居住区域及周围的配套设施,并且要形成目标明确的监督机制。
联合国人居署每两年发布一次世界城市状况报告,上次报告于2008年发布,主题为“和谐城市”(State of the World’s Cities 2008/2009:Harmonious Cities)。
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演讲中印发展模式的未来
4月12日至13日,第二届“惠灵顿当代中国研讨会”(The Wellington Conferences on Contemporary China)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新西兰当代中国研究中心(The New Zealand Contemporary China Research Centre)主办,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与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协办。会议主题为“中印发展模式的未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Pranab Bardhan教授、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胡永泰教授(Wing Thye Woo)先后在会上作主题演讲,他们分别从比较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中印的崛起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持续发展所需的新战略。会议围绕中印两国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的可持续性、社会和文化、发展机制等展开了专题讨论。
首届“惠灵顿当代中国研讨会”于2009年举办,主题为“中国的体制发展和伟大转型”。
(李彩艳、李萍/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