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玉树震灾后的传统文化保护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23 10:20: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玉树地处“三江源”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这里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大部分是历史久远、文化内涵丰富、文物价值极高的宗教文化遗产,如新寨玛尼佛塔、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文成公主庙)、勒巴沟摩崖石刻、结古寺、禅古寺、《东仓大藏经》等;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9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1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3人。这些非遗文化都以独一无二的文化个性和神奇深邃的文化形态备受世人关注,如赛马会、弦子舞(依舞)、锅庄舞(分别有称多白龙卓舞、囊谦卓干玛、玉树卓舞)、藏族服饰、藏族民歌(玉树民歌)、康巴拉伊、藏刀锻制技艺、黑陶烧制技艺等。这里还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古典神话昆仑神话的起源地之一。同时这里是藏传佛教各种教派最为齐全的地区,这在藏区各地是少见的;这里还被称为“歌舞之乡”,在日常生活中,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尤其是大型民俗活动上,成百上千的民众集体歌舞,蔚为壮观。

  结古镇是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玉树地区各种传统文化集中的重镇,上述各种文化大部分都能在这里领略到。而恰恰这里就是这次震灾的中心,玉树传统文化在这次重大灾害中遭受了严重破坏。其中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新寨玛尼佛塔全部受损,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40%完全倒塌,60%濒临倒塌,玛尼石墙体整体坍塌,部分石刻断裂;贝大日如来佛石窟寺和勒巴沟摩崖石刻山体岩石松动,大经堂出现裂缝;禅古寺建筑90%倒塌,结古寺建筑90%成危房,其他文物也有不同程度损毁。保存千年以上的“藏族百科全书”《东仓大藏经》被埋在废墟中,幸亏被当地政府全力抢救,完璧搬至珍藏馆保存。刚刚在北京参加表演玉树土风舞并获得极高声誉的4名代表性传承人不幸遇难,其他一些传承人在强震中的遭遇还不清楚。很多传统文化项目受损情况还有待进一步核查。

  当然,我们也欣慰地看到,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文化部及时拨款300万元用于文化抢险救灾,并表示在制定2010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央转移地方专项经费分配方案时,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对玉树灾区予以大力倾斜,支持灾后文化重建工作。青海省文化厅在震后下发了《关于做好玉树震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对救灾中的文化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接着从文化设施重建,文物抢救、保护、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渡期的保护和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灾后重建计划。这些措施对灾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或正将发挥作用。

  如何切实抢救保护好玉树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做大量细致工作。

  应把文化抢救保护纳入到灾后重建的整体规划中通盘研究决策。玉树抗震救灾即将逐步转入重建阶段,青海省人民政府对玉树重建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是,把结古镇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城市。传统文化既是生态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旅游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在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建设规划中就不能不考虑民族风格浓郁的传统文化这一重要元素,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彰显民族特色、增强三江源生态旅游功能的关键点。

  要统筹兼顾,科学抢救保护。既要抢救保护好结古镇及其周边的传统文化项目,又要保护好玉树其他地方的传统文化项目,特别是在震灾中受损的各文化项目。既要重点抢救保护好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保护项目,又要继续抢救保护好一般性传统文化,特别是要抢救保护好频临消亡而尚未列入保护项目的传统文化。既要抢救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又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力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在文化保护中积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要加强调研,彻底摸清家底,科学合理地抢救保护。尽管青海省经过多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已经基本摸清了玉树地区的传统文化现状,但是由于地域辽阔、居民分散,难免有个别遗漏,特别是强震之后,传统文化项目损坏较多,毁坏程度也不一样,需要深入调查分析,确定抢救保护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地实施。

  要加大文化保护投入,同时尽快培训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抢救保护人才。灾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难度大,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专业智力保障,方能使抢救保护切实有效。各级政府和社会要提高对文化抢救保护的认识,一要加大这方面的经费投入,以保证各项政策措施从文件落实到具体的抢救保护;二要尽快努力培养专业人才,用足够的科学人才来科学地抢救保护,真正把灾后传统文化项目抢救好、保护好。

  只有抢救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在新玉树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出应有的文化功能。

  (作者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