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历史上的青海高原地震灾害及启示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23 10: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据地质学家研究,距今400万到300万年前的上新世末到第四纪初,发生过著名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这次地质运动中,青藏高原大幅度抬升。青藏高原不断隆升的过程,也是地壳不断运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壳断裂活动的一小部分以蠕滑运动形式完成,大部分则以“事件”形式完成,这便造成地震。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南部的印度板块、北部的亚洲板块和中部的西藏板块。青海玉树就位于亚洲板块和西藏板块的交界处附近。板块处于持续的运动中,板块交界处也就成了地震的多发地带。青海省境内1万年以前的地震虽然相当多,但具体情况无法详知。1999年,考古人员在清理民和县官亭镇喇家距今约4000年的齐家文化时期遗址房址时,发现了地震遗存。

  我国古代典籍对历史时期发生的地震有不少记载,但对历史上青海高原地震灾害的记载较为匮乏。特别是有关包括玉树在内的草原地区历史上地震情况的记载更是如凤毛麟角。有关玉树地区地震情况的唯一一条记载见于乾隆年间成书的《西宁府新志》:乾隆三年(1738),“玉树、尼牙木错(又作娘磋——引者注)、固察、称多、南兔(又作安图,即安冲)、典巴、隆布、下扎武族因地震,有番民全户伤亡无存,及止存妇女幼子,不堪成户者五十六户,其应纳贡马银两,自乾隆三年为始,永行豁除”。

  又《清代地震档案史料》记载:这一年,玉树西北地震,“玉树、典巴等十一族被伤一百五户,内伤亡无存者四十四户”,当另有所据。两处记载伤亡户数虽略有不同,但就这一年玉树发生了地震的事实可相互印证。这里“玉树”、“典巴”等是藏族部落名,“十一族”即11个部落。地震造成百余户受伤,其中“伤亡无存者”多达四五十户。估计伤亡人数有500余人,地震级数当在6.5—7级之间。

  从历史上记载的地震看,青海境内发生的地震虽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与其他地区相比损失不是特别严重。这样的结果大概与青海所在地区地震多发生在无人区或人口密度较小地区等有一定的关系。最近玉树发生的地震造成2000余人遇难,万余人受伤,这是青海历史上已知的地震灾害造成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青海高原的地震活动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成带特点。就全省来说,5级及以下的地震在省内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但6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一带、柴达木盆地、唐古拉山—玉树一带以及久治—达日一带;7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花石峡—达日一带和共和地区。二是青海历史上的地震活动在数量上相对较少,在西北地区的渭河、秦岭—大巴山、河西走廊、陕北—庆阳、银川、祁连山、天水、西海固诸地震带中列居第六位。三是青海人口相对集中的河湟地区具有高山与谷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地形比较破碎,决定了该地生态植被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地震容易引起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并发。

  地震灾害具有爆发时间短、破坏性大等特点。地震带给我们的启示较多,主要是要加强地震灾害对策研究。简单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加强震前预报。地震预报是当今世界上的科学难题之一,世界范围内对地震的预测仍处于探索阶段。

  其二,注重工程性抗震。要从地形、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等方面出发,加强对城市、乡村居民聚居区等人口密度集中地区地震烈度小的区划勘察研究工作,严格控制城市和居民区规模,尽量降低人口密度,拓宽街道、广场以及滨河绿地建设,确保城市疏散通道;加强城市、居民区的管理,确定合理的功能分区。

  其三,全力抗震救灾。地震灾害发生后,要迅速采取有力措施救灾。如及时疏通水、电、交通、通信等生命保障线,抢救伤者以减少伤残,安置受灾群众以安抚民心,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注意防止次生灾害如水、火、山体滑坡以及疾病等的发生。

  (作者系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