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很早就有关于中亚的“大博弈”概念。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与沙俄在中亚展开了一场“大博弈”。冷战后,美国参与并掀起新一轮“大博弈”,如发起“大中亚计划”、“大南亚理念”等。事实上,当代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的“均势”理论也带有博弈特征,该理论具有地缘政治色彩但不完全是地缘政治学说。基辛格认为,“均势”是指某种国际力量战略格局的客观存在,是国际关系中各种力量之间的一种均衡状态,即“没有一国处于优势或能向其他国家发号施令的状态”。这里所说的力量,通常是指军事力量,但亦可以指世界政治中的其他力量。在中亚,美国希望在与俄罗斯的均势较量中占据优势,进一步蚕食俄罗斯的后院并挤压其战略空间。当然,这一目标在不同的美国政府时期并不一致,小布什政府最为明显,奥巴马政府受制于反恐和经济困境,明显弱化在中亚与俄罗斯的争夺。
冷战结束至今,美俄出于维护和谋取各自现实战略利益的需要,在中亚形成了一种“零和”状态的竞争关系。但“9·11”事件后,俄罗斯深刻认识到阿富汗局势对中亚及俄国家安全的危害,决定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同时,俄罗斯还有其他的考量:一是中亚国家反恐态度积极,俄如强行反对只会引起中亚国家反感;二是俄也想通过此举改善与美国的关系,同时换取美国对俄在车臣问题上的支持。因此俄总理普京主动向美国示好,如准许美军使用俄领空、在中亚设立临时性军事基地等。美俄关系一度呈现某种“非零和”状态。但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实际上打破了俄在中亚长期的军事优势,是美国对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的重大突破,地缘政治态势发生了重大改变。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