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链接〉〉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22 15:3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广场协议与卢浮宫协议

  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对美元汇率发生了两次大幅度调整:一是1985年9月广场协议,主要为解决日美贸易争端,日元对美元大幅度升值;二是1987年2月卢浮宫协议,主要为解决美元过度贬值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日元对美元出现短暂性的大幅度贬值。

  广场协议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协议包括抑制通货膨胀、扩大内需、减少贸易干预,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协议中规定日元与马克应大幅升值以挽回被过分高估的美元价格。广场协议签订后,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

  卢浮宫协议

  在美国主导下,为了稳定国际外汇市场,阻止美元汇率过多过快下滑,通过国际协调解决发达国家面临的政策难题,1987年2月,G7国家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巴黎的卢浮宫达成协议,一致同意G7国家要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方面加强“紧密协调合作”,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此次会议协议史称“卢浮宫协议”。协议主要约定包括:日本和西德等实施刺激内需计划,美国进一步削减财政赤字;G7国家加强外汇市场“干预协调”,秘密保持美元对日元和马克汇率的非正式浮动区,如果汇率波动超出预期目标5%,各国要加强合作干预;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