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关系研究的理论范式是由塞缪尔·亨廷顿开创的,其开创性主要体现在1957年出版的《军人与国家:文武关系的理论与政治》中。然而,随着后现代社会理论的提出、实际文武关系的变动、军事革命新波次的不断出现,一些学者认为经典文武关系理论所设想的理论前提正在消失,或从根本上是不符合现实的。实际的文武关系远比经典理论所提出的文武分治原则要复杂,因为目标和手段是相对的。因此,20世纪最后20年以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经典文武关系理论范式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提供比亨廷顿的模式更具有解释力的观点,构建能挑战经典范式的新文武关系理论。
政治社会系统中的文武均衡
有鉴于对亨廷顿和简诺维兹关于军人对政治态度立场上的不同看法,以及两人的军事专业主义和文武关系理论都难以完全解释越战后美国的文武关系,萨姆·萨克斯安(Sam C. Sarkesian)在《超越战场——新军事专业主义》一书中,尝试建构一种替代模型,称为“均衡模型”。此一模型基于一种强调“平衡”、“平行”和“友善对抗”的“均衡”。主张军队和社会并非分离的两个团体,而是同一个“政治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整合部分。他认为,文武关系是由军队和社会之间所形成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出现,是由军人专业者和重要的政治行为者之间的互动和行为模式,以及作为政治行为者的军事机构之行使权力所促成。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