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何惟 通讯员公磊)3月19日,上海师范大学首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开题报告会在上海举行。
报告会分为开题报告和专家组提问两个阶段。在开题报告阶段,首席专家潘悟云教授从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总体框架与基本内容、方法与手段和专家组意见反馈等四个大的方面对课题进行了汇报。据潘悟云介绍,该课题主要内容包括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主平台、汉语方言地理底图和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现代汉语方言分区电子地图、语言类型地图工具开发、古代高层政区电子地图、国际音标Open Type字体、中古音数据库及其查询系统、汉语方言材料的计算机处理系统、语言田野调查系统和语言建库系统等10个子课题组成的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将给汉语方言研究带来全新的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该课题总体上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方言数据库及其处理系统TDD(Tools for Dialect Database),第二部分是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将通过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语言大学、德国莱比锡马普进化人类学所、南昌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广西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密切合作,努力完成预期的研究目标。
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表示,“汉语方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这个题目具有标志性,从2003年启动重大攻关项目以来,这是第一个支持数据平台建设的课题,这也是对成果形式认识的深化,更强调质量、强调创新。“语言文字,国之文脉”,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些语言文字需要抢救,这个课题本身也承载了很大的责任。并且还要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未雨绸缪,已有的合作成果,应从法律构建的角度,进一步规范合作研究的文本。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