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环球学讯〉〉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6 10:36: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芬兰图尔库大学召开第六届欧洲环境史学研讨会

  欧洲环境史学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6月28日至7月2日在芬兰图尔库大学召开。该学会成立于1999年,是环境史领域最活跃的学术团体之一。从2001年起,学会每隔2年都会组织环境史国际学术会议。2009年,欧洲环境史学会联合美国环境史学会等多个学术组织,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五届会议,即第一届世界环境史大会,会议主题是“地方生计与全球挑战: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将在芬兰召开的第六届欧洲环境史学研讨会,其主题是“海陆之间”(Encounters of Sea and Land),将围绕海洋环境史和其他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海洋环境史的主要内容包括:海洋环境危机的出现、内陆水系和海洋保护的阶段、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历史探讨、城市滨海地区的环境史、陆地景观和海洋景观等等。其他相关问题则涵盖气候史、北极和极地地区的环境史、环保运动史等10项。从往届参会情况来看,与会者往往达到200多人,其中许多人来自北美、澳洲、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

  牛津大学“城市的未来”项目启动跨学科合作规划全球城市发展

  牛津大学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城市的未来”工作人员宣布,已经成功为六个子项目筹集到大约30万英镑的资助。

  该项目的负责人Steve Rayner介绍说,科技发展、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和对更高效能源的需求都将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世界城市将在未来的50年中发生巨大的改变。“城市的未来”项目旨在通过不同学科的合作,研究出城市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加灵活,以适应全球的高速变化,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规划蓝图。

  该项目还将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加勒比海地区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研究城市与自然灾难以及文明冲突。牛津大学老龄人口研究中心是合作部门之一,它将重点考察气候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因为到2050年,一半的地球人口将超过60岁,而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日益对能源的需求,比如空调、电梯、汽车等。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中心将考察能源公司、通讯和不动产部门如何应对科技挑战和环境政策的变化。牛津大学的移民、政策和社会研究中心也正在研究一个项目,分析人口变化对全球、各个国家乃至各个地区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移民问题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

  哈佛大学将举行国际研讨会 中国崛起是否挑战了西方社会理论

  4月5日,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和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将邀请国际著名学者举办一场圆桌讨论会,主题是“中国崛起:对西方社会理论的挑战?”(Explaining the Rise of China: A Challenge to Western Social Science Theories?)

  讨论会将由燕京学社社长裴宜理(Elizabeth Perry)主持,参会学者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德国和美国。他们跨学科的知识背景能为本次研讨会提供多种视角,分析共产主义体系在世界其他地区遭受挫折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为何能保持惊人的经济发展和持续的政治稳定这一复杂问题。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轨道,这个轨道否认了西方对市场、市民社会和民主化之间的关联之间作出的标准预测,如果中国这个例子与标准的转型模式确实有着显著区别,那么西方的社会科学家是否能从中得出更广泛的经验教训,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可行的借鉴,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有的社会科学理论?这些问题都将在会议上得到讨论。

  高国荣、张小溪、褚国飞/编译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