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人间”取象与类逻辑: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6 10:2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从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到“伽利略—牛顿”科学的转变,曾被称为“近代科学革命”,其过程与特点符合托马斯·库恩为分析“科学革命的结构”而使用的“范式转换”。库恩思想以整体论视角展示出人类知识“变革”(而非“进步”)的历史纬度,使我们不再轻易地从现代的角度将历史指斥为虚假或荒谬。如果依照“范式”的整体论视角对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抱以“同情的理解”,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概念完备、内容丰富而又逻辑缜密的思想体系,不会因为与近代科学的龃龉不和而丧失其思想魅力。

  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主要概念是通过从“人间”取象获得的,其根本目的是对具有稳定秩序与客观规律的自然现象“分门别类”,从而确认宇宙的秩序。“人间”取象与“类逻辑”,是理解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体系的核心要素。

  从手工技艺获得“四因说”

  所谓“人间”,是一个与陌生的自然界相对的,离开了人的可感知的、有目的的行为就无法得到说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最为重要的活动是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而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在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它是指以人的肌体劳作为动力主导的“手工技艺”。

  在《物理学》的开篇,亚里士多德如此界定“四因”:“质料因”是工匠在制作人工制品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如“雕像的铜”、“酒杯的银”。“形式因”是工匠在制作活动开始之前就已经具有的关于制作对象的形象、蓝图,如“床的形式”对于“床”。“动力因”是“制造被制造者的、改变被改变者的事物”,它是事物变化和静止的“最初源泉”。而就“人间”领域内一切事物的变化来说,不管它是人的行为还是被制造的物品,都是“作为达到既定目的的手段的中间措施”,因此,“目的因”是规定事物本质特征的根本要素。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