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的分类是适应学术研究需要而产生的,又往往随着高等教育的需要而展开。
回顾中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阶段,现已步入素质教育阶段。不同的教育阶段,对学科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
中国古代的高等教育,从太学到国子监,其教学门类除律学、算学、书学等专科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外,大致均可归入人文教育的范畴。人文教育注重人的文化素质培养,以读经书为主。古代的人文学科分类并不精细,如唐代虽有进士、明经、一史、三史等科,整体还是比较笼统的,其考试内容基本为儒家经典。因而古代人文学科实际上可以归入国学一个门类。古代至近代之所以能够培养出文史哲兼通的人才,无疑与其文史哲不分家有直接关系。
20世纪我国步入现代教育阶段,大致可归入科学教育的范畴。科学教育注重专门技能的培养,所以培养出了众多的专门家。然而,这种专门教育随学科门类越分越细,专业口径越来越窄,弊端日现。主要表现在学理工科的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文科的缺乏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严重的是,很多文学专家只懂文学,甚至只通先秦文学,只通六朝文学,只通唐宋文学,等等;很多历史学家只懂历史,甚至只通战国史,只通宋史,只通太平天国史……自己专攻一段,对其他领域则不甚了了。正可谓博士不“博”,专家过“专”。知识面窄,就谈不上什么融会贯通,这直接导致创新能力下降。把大学文科当做高等专科院校来办,人文领域中就很难出什么大师。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