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从就业诉求透视中国人力资源布局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19 09:5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很多大学毕业生求职的首选之地,繁华的都市景观像磁石一样牢牢吸引着年轻人渴望飞翔的心。而近两三年,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逆转。从四面八方涌入一线城市不再是唯一的就业诉求,相当多的“80后”选择了从“北上广”撤离,转战二三线城市。

  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折射出高昂的房价、子女教育成本、工作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等现代性征候对社会成员构成的身心挤压,但也在相当意义上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分布提供了契机。本报记者连线有关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解读。

  聚集一线城市的社会动因

  在上海某媒体发起的一项调查中,有这样一道问题,“有没有在未来1—3年内,放弃上海去其他城市或回家乡发展的打算?”414人次“新上海人”参与调查,其中316人次承认,曾经动过离开上海的念头,占总人数的76.3%。这意味着,每4个受访者中,就有3个人考虑过离开上海,其中不乏高薪水的白领、金领。

  调查显示,“买不起房或在上海做房奴太累”毫无悬念地成为一线城市青年人才“出走”的首要原因。“生活成本高、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自己的发展空间有限”,“独在异乡,照顾不到家人”也成为“80后”选择转战二三线城市的原因。

  “从个人决策来看,选择到一线城市工作无可厚非。社会资源长期聚集在一线城市,使一线城市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从劳动力市场看,一线城市的工资水平最高。然而,劳动力市场本身也有价格的调整机制,人才供给多了,不可能所有人都留在一线城市就业,工资水平就相应下降,人才就有可能继续流到别的地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如是说。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风笑天将“80后”聚集一线城市的原因归结为两点:从微观层面讲,个人能力和个人意愿支配着大学生的选择,个人的责任不可推卸;从宏观层面讲,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舆论导向,以及社会心理、生活方式的变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把北京、上海等城市塑造成了天堂,而事实并非如此。“所有的人都要到好城市、去找好工作,这是很不明智的。城市的容量有限,所以才造成了‘蜗居’、‘蚁族’这些现象的产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