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契约,这种管理契约必须以制度为基础,而制度最根本的问题在于确定行为规则,通过这种规则,来降低预算目标确定中次优化问题,提高预算执行的可控程度和预算考核的科学性,从而正确引导预算责任主体的行为。
很多人将预算管理理解为企业对全年度工作的预先安排,并且往往把这种预先安排理解为财务化的安排。一般的逻辑是,首先预测市场需求和收入,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产量和库存量,从而计算成本与费用等,最终计算企业的预计利润以及其他一系列指标。这种从纯粹管理技术的角度出发,理解企业预算管理的做法,在理论上并没有揭示企业预算管理的本质,而在实务中,不可避免地导致对预算管理的简单化理解与运用。
对企业预算管理的简单化理解与运用,在企业预算管理实际中两个最为关键的环节导致了严重的问题。一是预算编制,其核心问题是预算目标的确定与分解;二是预算执行,其核心问题是预算的控制与考核。前者要解决的问题是,预算目标是多少以及企业内部某一责任中心应该承担多少的问题,后者解决的是预算目标如何实现以及实现目标与否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处理得好坏,决定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