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独家调查〉〉社科学者看两会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08 14:19:00 《
中国社会科学报》
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两会的议题早早就成为群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社科界的学者们今年会关注哪些民生问题,他们怎样看待今年的两会?
为此,本报记者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随机调查了全国社科界的相关人士,共收回有效问卷108份。虽然样本数量并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或深或浅的问题。
九成调查者关心两会议题 我们在问卷中发现,学者们对两会议题的关注热情和程度同往年相比依然比较高涨。在108份有效问卷中,90%的人对两会议题关心,其中有超过50%的被调查对象表示对两会议题非常关心。南开大学宣传部部长吴志成认为,一份好的提案能让政府全面了解社会发展情况,起到集思广益、接受社会监督、决策民主化以及提高公信力的作用,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提案质量参差不齐。
近55%的人对近年来两会提案和议案的作用给予了肯定,但也有近45%的人表示提案质量太一般,没有发挥提案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个别调查对象给出了质量太差的答案,认为议案对政府工作没有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前些日子看各地两会报道,个别提案的内容,如‘公民是否被允许结婚,应考察其道德水准,不合格者不应批准’,这样的提案可以用‘荒唐’二字形容。”有学者对个别提案质量表达了不满。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表示,我们所提问题应为我们背后所代表的人民说话,多提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而不是不痛不痒地提些问题来履行一种义务。
民生议题最令人期待 社科界的学者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在问卷中可以发现,民生议题最令人期待。
在问卷第1题“关于今年两会议题,您最期待的是什么?”中,“抑制房价”高居榜首,成为近3成人的首选。一位上海籍学者甚至表示,房价这一问题解决好,强于提出上万个议题。
“抑制房价”的受关注度也在问卷第2题“什么是最急需解决的议题”上得到了印证,同样高居榜首。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在给自己关心的议题排序时也表示,“抑制房价是第一位的;农民工就业第二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第三位;大学生就业第四位”。
紧随“抑制房价”后的则是“医疗保险”、“环保”、“学术腐败”,“大学生就业”和 “农民工就业”分列后几项。经常与学生接触的黄德宽对记者表示,自己把抑制房价和促进大学生就业放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在他看来,这两个基本问题是每一位学生走出校园、立足社会所必须面对的,“只有每个人能居其所,才能安其业”。
除了问卷列出的议题外,更多学者给出了自己最期待的议题。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王日根告诉记者,他最关心的议题是传统道德伦理的重建。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了“收入分配、社会公正、食品药品安全、公立医院改革、官员个人财产公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高校改革、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民族道德危机”等与民生关切的议题。
关注现实成为首要任务 此次调查所涉及的对象均为社科界的学者,所以我们在问卷中特别设计了这样一道问题——您认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现今能为中国的发展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该问题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士一直以来关心和讨论的问题。约80%的人选择了“为国家贡献更多的科研成果”和“为现实服务”。
在给出上述两个答案外,众多学者纷纷给出了答案之外的答案,并对哲学社会科学界的发展给予了深切的期望。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蒋原伦看来,中国社会科学界首要的事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成为中国的发展智库源。
有学者对当下的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现象提出了批评。学者们建议应该保持学者的独立品性,不充当利益集团的代言人,真正做学术,真正耐得住寂寞能坐冷板凳,才能让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下去。
在我们的调查采访中,有近45%的人选择了议案质量和政府工作促进作用一般的选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者们除了关心提案内容之外,更关心提案的实际落实情况。事实上,我们从以往的两会中,看到“两会热议提案,会后执行不力”的现象总有存在。对真正关心两会的提案者和选民而言,提及关乎民生内容的议题是令人欣喜的,但他们更关心一份提案的落实。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