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两会”制度的历史演进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08 14:1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一年一度的“两会”,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两会制度,作为具有中国国情特点的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体现。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独创性安排,前者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后者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作为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辅相成,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社会实践中,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效仿包括当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形式。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著名的“五一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隆重召开,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在为实现人民民主而不懈奋斗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实践经验,并据此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为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成立和宪法的公布施行,开创了人民民主的新阶段,极大地调动了人民建设国家、管理国家的积极性。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召开12次,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相继制定了关于国家机构、经济建设和社会秩序方面的一批重要法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些具体制度。而政治协商会议虽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政权机关的作用已经消失,但其统一战线的作用仍然存在。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全国政协会议共召开13次,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协商机构,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各种社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总任务而奋斗、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调整统一战线内部关系、扩大国际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随后在国家工作指导上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左”倾严重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政协也一度停止工作,党和国家的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受到严重影响,留下了极为深刻的教训。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重新被摆在党和国家工作极端重要的位置,两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其中,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并实行了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不断得到完善,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与此同时,人民政协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从1978年起,“两会”每年召开,开始被纳入制度化的轨道。从1985年起,“两会”更是在每年的初春时节召开,以便在当年更早更好地商讨国家大政方针、谋划建设发展大局。近几年,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各界,来自四面八方,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大代表和经过民主协商产生的政协委员聚首“两会”,就国家大政方针和建设发展大局以及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各种问题发表意见,建言献策。在“两会”上,代表和委员们讨论的议题涉及当今中国社会的几乎所有热点问题,可谓无所不包,充分体现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

  当然,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它还需要不断健全和发展。如人民当家做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某些权利有待进一步落实,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需要继续扩大,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深化,相信两会制度必将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