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明教,女,汉族,1922年1月出生,上海松江人,刺绣艺术家。
戴明教自幼随姑母学习刺绣。1934年至1937年,在上海松江“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科师从松江盛姓和南通宋姓女教师学习。松筠女校由慈善机构“全节堂”开设,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开设女子刺绣班,所聘刺绣教师均为民间有声望的艺师。从松江女校学习刺绣后,戴明教一直从事刺绣的研究和创作。1958年,她进入松江刺绣合作社。
自20世纪50年代起,戴明教致力于松江顾绣的恢复发展工作,对顾绣的选材、用色、针法等进行研究。70年代以来,她收徒十余人,使顾绣技艺得以传承。她培养的许多徒弟已成为技艺骨干,并在现今的松江顾绣车间和顾绣特色班担任技术指导和教学工作,顾绣得以绵延至今并形成一定的规模。
顾绣历史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由松江府文人顾名世家女眷所创,故名“顾绣”。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妻缪氏长于刺绣,嫁至顾家后,见到不少珍藏的宋代名家字画,视野顿开,遂在继承宋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别具一格的顾绣,故世称顾绣始于缪氏。
顾绣以绣代画,以针代笔,追求的意境和中国传统绘画精神一致,具有文人艺术的特色,与松江绘画艺术有直接传承关系。从创始人的初衷和经历看,顾绣属闺阁绣,其绣品的价值在于艺术性和欣赏性而非使用性。刺绣者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美术技巧和刺绣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顾绣的艺术价值高于其他绣种。
戴明教较好地继承了顾绣的劈丝、配色、晕染等技艺并将它与其他刺绣技艺相结合,绣品形象细腻,针法传神,气韵富丽典雅,颇具江南地域风格和文人书画气质。顾绣选稿、用料、用针、用线都极为考究。为了保持顾绣的传统特色,戴明教所选画稿多以宋元名画为粉本,如《枇杷绣羽》、《柳溪捕鱼》等都是宋代名人名画。古代顾绣一般一线劈成8丝使用,而现在已经一线可劈成36丝、48丝,而且使用1500多个色号,每色又可分为10—20多种色阶。总之,现代工具与古老的顾绣技艺结合,使顾秀之花绽放出独特的风采。
戴明教的数百幅顾绣作品或被国内外有关博物馆馆藏,或被外宾选购,或由政府采购作为礼品馈赠外国友人。1978年,《群鱼戏藻图》获得上海市民间工艺一等奖。1983年,戴明教出版了《顾绣针法初探》一书,将顾绣的历史沿革、艺术特点、针法概要、劈丝配色、与绘画的关系等一一详述,为顾绣的传承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2006年5月20日,顾绣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