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学”应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因为它所反映的“中国形象”是不断变化的。如此的“大国学”,是研究中国“软件”体系的学问,它应该清楚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告诉人们“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客观描述中国思想、文明和精神的实况:中国文明是什么;可以有效支持中国“硬件”运行:影响和决定中国人及中国行动的内在体系是什么。
“国学”乃与“西学”相对的“中国固有之学”,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文化、思想、历史、宗教、信仰甚至天文地理等。就中国而言,清末民初中国面临亡国之际,国学兴起;其后国学不敌洋枪、洋炮、洋文化而苟延残喘近百年;21世纪中国在世界崛起之时,“国学热”大为流行。就世界而言,自从16世纪耶稣会士(Jesuit)开始,西方人就努力研究中国文明,经历了注重历史传统之研究的“Sinology”(汉学,以利玛窦、高本汉为代表)与注重现当代现实研究的“China Studies”(中国学,以费正清为代表)的不同阶段。
从欧美的视角来看中国近年的“国学热”,会发现其中的许多狭隘之处与误导盲点。如果说政治、经济和军事是中国崛起的硬实力的话,那么,中国文明就应该是中国崛起的软实力,而“大国学”则能够体现这种软实力。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