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尹焱)政府制度可以是动态的吗?动态和治理是一对矛盾吗?3月1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亚洲竞争力研究所主任梁文松教授在清华大学举办的“动态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圆桌研讨会暨同名新书发布会上提出以上问题。
政府如何进行有效治理是目前广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而新加坡一直被公认为是这方面的典范。梁文松教授和南洋理工大学曾玉凤副教授所著的《动态治理:新加坡政府的经验》一书通过研究新加坡公共服务系统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制度文化和组织能力系统的运作原理,提出了前瞻思考、反复思考和换位思考的动态治理系统框架,并结合新加坡公共服务系统自建国以来的发展和实践,生动翔实地描述了动态治理过程,阐释了深层原因。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在当今全球公民社会兴起的年代,公共部门往往成为机构臃肿、官僚化严重、反应迟钝的代名词,但新加坡是个例外。这本书用全新的框架剖析了新加坡的政府体系和政策过程,诠释了新加坡政府成功背后的奥秘。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约翰·托马斯认为,该书深入研究了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政府和政治领导力、组织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希望提高国家或企业治理能力的人而言,实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据悉,该书英文版由世界科技出版社于2007年在新加坡出版,2010年3月首次推出中文版。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