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山海经》与神话地理——以《山海经》“熊山”考释为例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1 14:24: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近两年,笔者尝试提出“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视野”,希望神话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学史或民间文学的狭小学科视野,从文化的原型编码角度理解中国文明发生的基本特质。今以《山海经》的地名解读为例,说明上古地理观的神话性,强调比较神话学对于古书释读的方法论意义。

  比较神话学解读《山海经》

  地理学随着西学东渐的进程在中国获得跨越式大发展,不仅在高等教育中成为一级学科,还拓展出一系列的新兴分支学科,并全面进入中小学课程。而神话学迄今仍无法在教育体制中获得学科建制的地位。现代知识结构上的这种状况阻碍着对中国文化传统特质的深入认识。以《山海经》的研究史为例,20世纪以前的学界将它归入“小说”一类,认为其内容大都是子虚乌有的想象产物。西方的地理学科输入中国后,《山海经》的性质也从昔日的小说变成了古代地理志。20世纪以来的现代学人用科学实证方法将《山海经》所记内容一一落实,分别出现了方国地理、中国地理、亚洲地理乃至世界地理的多种新奇观点。这样的研究方式存在不妥之处,即无法区分《山海经》产生的年代只有神话地理而没有地理科学,在当时的条件下根本不可能有“亚洲”或“世界地理”的观念。科学实证方法不适合对这部书的解读与考证,需要引入的是比较神话学方法。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