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多重视角下的认同概念
作者:haowj   日期2010-04-01 11:2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当代社会科学领域,“认同”(identity)这一概念应用十分广泛。然而,1930年代初出版的第一本《社会科学百科全书》中,还没有identity的条目。直到1950年代,急剧的社会变迁使很多人都面临确定认同和身份的问题,identity才成为社会科学中一个流行的词汇,并很快普及开来。当前,有关认同identity的概念众说纷纭,不同学科的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其作了界定:

  第一,从哲学角度解释的同一说。Ditmer和Kim(1995)认为,“认同”一词来源于哲学里的一条逻辑公式,即当两个事物相同时“甲等于乙”的同一律公式。1975年出版的《新哥伦比亚百科全书》认为:“认同是一个哲学范畴,表示变化中的同态或差别中的同一问题,例如同一律。”当哲学家将其应用于个人认同时,表示“无普遍同意的解释”。可见,哲学家多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同一性”来理解“认同”这一概念。

  第二,从心理学角度解释的过程说。心理学identity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就是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把认同视为一个心理过程。国内学界也多持这种看法,如认为“认同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认同“是指自我在情感上或者信念上与他人或其他对象联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因此,心理学意义上的identity较多地指向一个族群成员对其所属群体的情感、态度的同一性的心理过程。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