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研究中心主办、美国世界史学会协办的“美国世界史学会第20届年会”将于2011年7月7—1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
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中心主任为刘新成教授。自成立以来,中心开展了多项工作。中心于2005年与商务印书馆签订出版“全球史译丛”协议,预计到2011年,将有十种译著与读者见面。由刘新成教授任主编的《全球史评论》(第一辑)已于2008年出版,主要设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全球史研究、全球史教学等栏目,计划以后每年出版一辑。中心承担并完成了北京市教委重点研究项目“全球化时代的世界通史体系研究”,并于2008年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历史进程中多元文明互动与共生研究”。自2006年秋起,中心在世界史专业招收全球史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9年起,全球史专业按二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2人。中心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自2006年起聘请夏威夷大学历史系杰瑞·H.本特利为中心特聘教授,每年两次来中心讲授专业课程,指导研究生;中心成员多次参加美国世界史学会年会;2005年10月成功举办了“世界各国的世界通史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世界史学会”(World History Association)是1982年在美国成立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组织。现有约1500名正式注册会员,分别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在于促进世界史领域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并增进公众对世界史的了解。世界史学会的使命如下:
世界史学会以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襟怀扶持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术研究。通过教师、科研人员及其他会员的共同努力,全力推进超越民族国家、超越某一特定地区或某一特定文化的全人类视角的历史分析模式。为此,世界史学会与各级教学机构及其他学术组织积极合作,为世界史各分支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讨论平台,同时鼓励公众对世界史的广泛参与。
世界史学会有两种印刷期刊。学会的官方期刊为《世界史杂志》(Journal of World History),1990年问世,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世界史学会会刊》(WHA Bulletin)1983年首发,向全体会员发放。另有两种电子出版物。《历史世界》创刊于1994年,系世界史网上讨论的主要媒介。《世界史网络》为电子期刊,2003年问世,其编辑办公所在地为华盛顿州立大学。
依照惯例,世界史学会年会连续两年在美国国内举办,第三年在美国境外举办。迄今,学会在美国境外举办年会的地点包括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西班牙的潘普洛纳、加拿大的维多利亚、韩国的首尔、摩洛哥的伊夫尼(Ifrane)和英国的伦敦。
2011年将在北京召开的第20届年会包括两大议题。一、世界历史上的中国(China in World History)。二、中心—边缘视角中的世界史(World History from the Center and the Periphery)。每一种文化都将自身视为当然的中心地带和文明所在,从中心到边缘的地理构架反映到文化观念上就是文明对野蛮,但历史事实表明,所谓“中心”与“边缘”是变动不居的概念,中心与边缘之间常有互动、杂混的现象发生。中心—边缘视角是全球史研究的一个有益尝试,会给全球史研究带来崭新的面貌。
把中国史放到世界史中!本次会议不仅会推动国内世界史的研究,对于中国史的研究也会注入新的活力。会议诚邀国内从事世界史、中国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光临!如果您有意参会,请于2010年年底前把学术论文(包括中英文全文和中英文摘要)发到会务组电子邮箱:wha2011@163.com 。因参会人员较多,我们将根据论文情况发出会议正式邀请函。
关于会议筹备的最新进展情况,请关注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网站。
网址:www.global-history.org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