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山陕会馆一般是流寓异地的秦晋商人在经商各地联合创建的,以作为他们“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崇忠义”的集会场所来保证经营业务的顺利开展。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从明末清初到民国末年,山陕商人在中原地区建造的具有商业帮会性质的会馆有多座,主要分布在河南各交通要道和贸易码头。山陕会馆对推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市场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贸易枢纽:明清时期中原山陕会馆
由于山陕两省毗连、习俗相近,两省商人又都是在明政府“开中”政策感召下同时携手走上经商道路的,加之中原特殊的地理和经济区位,成为明清时期连结东西南北的贸易枢纽,因而许多山西、陕西商人来此经商。他们为了促进自己的经贸事业及保护从业者的利益,在交通便利的城镇修建了诸多的会馆,如洛阳潞泽会馆和山陕会馆、开封山陕甘会馆、赊旗山陕会馆、周口山陕会馆、正阳山陕会馆、泌阳山陕会馆等。
山陕商人在河南境内的交通枢纽和水陆码头联合创建山陕会馆,是出于关注中部及东南部市场、因地制宜构建商业网络的需要。山陕商人在中原交通要道没有设立独立的分省会馆,而是设立联省的“山陕会馆”,说明明清时期沟通中西部、中南部地区的经济联系是山陕商人的共同事业,他们的利益趋同,相互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设立联省会馆以保障他们经营中东部贸易是其共同的事业追求。同时也说明,明清时期山陕商人共同关注的是广阔的中部和东部、南部市场,他们仅仅把中原作为通向东、南部地区的贸易中转站,因而在中原地区携手一致对外,壮大经营中东部的经济力量。而会馆命名为“山陕会馆”,也表现了陕西商人配合山西商人的积极姿态。这在中国工商会馆发展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