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国防预算增幅下降体现国富民强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29 16:1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2月4日,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前夕,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李肇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公布了2010年中国的国防预算。还需人大审议的2010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降至7.5%,为5321.15亿元人民币(约783亿美元),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4%,当年中国财政支出预算的6.3%。显然,在世界许多国家军费开支普遍增加和加大军备扩充力度的背景下,2010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的下降出乎外界的普遍预料。如何看待和理解2010年度中国国防预算增幅的下降成为国内外媒体讨论的焦点问题。

  外界对2010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幅大幅度下降的猜测和解读集中在两点上:一是,中国国防预算增幅下降更多的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实际意义带有一定程度的“安抚”性,是为了平息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渲染和炒作,同时也为了消除部分国家日益加深的、来自中国军事威胁的恐惧感,减轻外界在舆论上对中国施加的压力;二是,中国的经济和财政状况不允许中国在军事上花费更多的财力。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为中国军事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财政状况也相对宽裕,但中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贫困等问题还未根本解决,经济的发展也处在一个不稳定时期,同时中国国内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还很多,因此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同时过度发展军事力量,经济和财政难以承受。

  现阶段中国的国情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具备了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和大幅度增加军费的能力,但如何分配和使用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财富,是优先考虑国富而民强还是优先考虑富国而强军,或是国富而民强和富国而强军并举,就需要深思熟虑和通盘规划了。

  从中国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民生工程”和召开的人大、政协会议看,中国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列入了未来发展的纲要。其中,为农民的养老、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城市人口住有所居等问题的解决,中国中央财政预算投入了大量的保障性资金,并且类似的投入还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当前中国将发展落在了国富而民强上,体现的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富国而强军则让位于国富而民强。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