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莫因择校误学生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29 16:1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家长们望子成才,都想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然而,现阶段我国的中小学存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较大差距。于是刮起了择校风。

  近些年,每逢招生时节,择校达到高潮。学校门前,人群拥动;老师家里,人来客往;学校领导,应接不暇。家长们为使子女读优质学校而东奔西走,找关系,托门子,请客送礼。使得有人腿跑累了,有人酒喝醉了;礼品生意火了,饭店老板乐了。学生能达到目的的欢了,不能到达目的的蔫了。但择校的一个共同结果是都给他们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走后门”的种子。

  不顾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择校之风越刮越玄。直刮得有的学校把本来容纳50人的班里硬塞到了70多人,然后还专为择校生们办收容班。把他们放到这儿,放到那儿,称为分校。有的学校不顾师资、管理、设施能否到位,为了多收钱,一股劲地扩大招生量。他们找个地方飘飘然挂上自己的牌子,把择校生们招进去,却聘请别人管理,用许多编外教师讲课,好像他们的牌子真的就是教育质量。有的学校借招择校生拉其他学校那些品学兼优的顶尖学生,以提高其学生的优秀率。这使得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稀稀拉拉、教师疲疲沓沓,即使是优秀教师也没了用武之地。择校生们到了所择学校后,因不适应那里的环境,交了高价学费又转到普通学校的情况时有发生。家长们也不问虚实,只管择校。有的下岗职工,白天去上临时班,下班还上街摆小摊,累死累活挣点钱,只为供孩子上择校班。择校之风干扰了教育秩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