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29 16:38: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暨西南大学西南地方史研究所)由20世纪60年代初成立的西南师范学院四川地方史研究室发展而来。1996年成立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现为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研究所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历史地理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室、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室、旅游文化创意与规划工作室、《中国人文田野》和《西南史地》编辑部、历史地图编绘实验室、校内研究所工作站。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在读博士生、硕士生40多人。

  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和区域历史研究,研究所研究人员主持过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子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数十项,同时也主持旅游规划和文化创意方面的横向项目,出版《中国历史地理学》、《西南历史文化地理》、《长江三峡历史地理》、《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汉水上游与蜀道历史地理研究》、《历史时期凉山彝族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长江流域的森林变迁与水土流失》、《历史时期西南经济开发与生态变迁》、《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湖广填四川与清代四川社会》、《川渝经济探研》、《古代重庆经济研究》、《巴渝历史沿革》等著述多部,目前研究所在对西南历史文化地理、中国区域环境史理论与方法、西部地理认知史、历史地理教学理论与实践、西南历史民族地理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尽全时空、注重田野、研究西南、关怀现实的传统。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注重田野的传统,对西南地区做了大量的田野工作,收集了大量非传世文献资料,为研究区域历史地理和区域历史奠定了基础。研究所与美国、德国、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中国问题研究单位和学者有合作与交流。

  所长、学术带头人蓝勇教授兼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评专家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历史文化地理、历史时期环境变迁和历史交通地理。其他如周宏伟教授、黎小龙教授、杨光华教授、马强教授、卢华语教授、张文教授、陈一容教授、朱圣钟副教授、曾小勇副教授、孙运君副教授、马剑讲师、李良讲师等在历史经济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政区地理、西部地理认知史、川渝地方史、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等重要研究方向做过许多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谭其骧禹贡基金会优秀成果奖、四川和重庆市政府哲学科学二、三等奖多项。蓝勇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理学》作为面向21世纪教材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在全国高校广泛使用。

  研究所的历史地图编绘实验室除提供历史地图编绘的软硬件支撑外,还提供户外田野考察的技术和设备支持,是国内历史学单位中唯一的此类实验室。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人文田野》是我国第一个反映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人类学和民族学者田野考察纪实的学术辑刊。研究所主办的《西南史地》学术辑刊为研究西南地区历史地理的专门刊物。研究所还建设有研究所工作站,可为国内外研究生提供短期到研究所交流的生活方便。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供稿)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