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儒家教统:教化、教育与宗教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24 20:2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蕴涵在“道”这个概念中,“道”本意是指地上人行之道。古代思想家把它引申、抽象为自然界和社会领域中的最一般性法则,有天道、人道、地道之别。不仅道家,儒家也讲“道”,且十分重视“道”。儒家与道家的“道”既密切相关又有很大区别。老子、孔子都生长在一个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时代,对道有了自觉的意识,都是通过对礼乐文化的历史反思来“悟道”的,不同的是,老子体悟出的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而孔子体悟出的则是历史之道、人文之道。更确切地说,老子是以天道为本,上道下贯,涵天地人;孔子则是以人道为主,下学上达,通天地人。唐代韩愈在《原道》中说:“斯吾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所谓儒者之道,即“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这里的“道”指的就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仁义道德”。韩愈的这一界定,从根本上对儒家之“道”与道家之“道”做了区分。对“道”的不同理解,直接决定了儒家教统的独特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