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传统社会存在三种养老保障方式:农民依靠土地和家庭成员互助养老,市民通过基尔特或兄弟会养老,年老的穷人则通常从教堂得到帮助。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传统养老保障方式逐渐衰落,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诞生。到1999年,全球共166个国家建立了养老保障体系。国外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同类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开始萌芽,但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第二个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从社会养老保险过渡到社会养老保障,建立了普遍性、广覆盖、国家承担大量责任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第三个阶段,世界各国养老保障模式不断改革与调整,逐步实现了从单一养老保障体制到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从现收现付制向预先积累制以及从待遇确定制向缴费确定制的转变。
社会养老保障是工业化的产物
养老保障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工业化、城镇化的产物。由于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和农村转移到非农部门和城镇地区,就业模式和收入形式发生巨大转变,传统保障方式逐渐瓦解,因而在政府的主导下,雇主和雇员相互妥协,通过创立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共赢。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各部门和行业获得社会保障的时间和方式存在差异。德国、英国是较早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他们早期养老保险也仅仅覆盖矿业部门和部分制造业部门,覆盖面相对较窄。直到二战之后,英德两国才逐渐将养老保险覆盖到其他工业和服务业部门以及农业劳动者,其间经历了半个世纪。日本则在1944年正式建立厚生养老保险制度,到1959年国会通过《国民年金法案》,建立起全民老有所养的社会养老制度,其间仅用了15年的时间。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