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水况,男,汉族,1939年12月生于厦门,漆线雕工艺美术家,漆线雕传人。
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漆线雕是漆工艺中的一种,以漆线为装饰的塑像艺术,风格独特,地方色彩浓郁,流行于闽南一带,以厦门为著。
蔡水况出生于同安的一个漆线雕世家,从小练就了扎实的漆线雕工艺基本功。16岁起他正式跟随父亲学习漆线雕技艺。1972年,掌握了漆线雕祖传工艺技巧的蔡水况开始大胆尝试,首创在瓷盘和瓷瓶上创作设计漆线雕,开拓了漆线雕工艺制作上的里程碑。他把原本只是依附在佛像神像、古装人物身上的漆线图案装饰工艺剥离下来,经过整理和画面设计,独创了一种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漆线雕技艺焕发了生机。
漆线雕体现了中国美术特有的关于“线”的审美的极高境界。过去的“线起”工艺使线条从图案中突出,“沥粉”工艺能用凸起的线勾勒各种纹饰,然而“漆线”工艺才真正关注线本身的审美特质,使线的形态丰富而多变、在创作中随心所欲。在盘结的过程中,既要源源不断,又要有节奏、有转折、有顿挫,柔中带刚,圆中见方,其韵致与写毛笔字相类似。
蔡水况的作品正体现了这一点。他费尽心力创作了哪吒、红楼梦、叶公好龙、民族英雄郑成功等十余件作品,其坯体全部运用漆器脱胎技法,在漆线雕属首创。《波月洞悟空降妖》、《还我河山》两作品于1994年被国家征为工艺美术珍品,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1988年,其作品《民族英雄郑成功》被福建省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1994年,蔡水况被评为“全国高级工艺美术师”;2002年,他又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供稿)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