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工荒”范围之大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民工荒”的实质,是劳工市场上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的总量间出现了差距,供不应求,工资上涨。
供求因素:民工有效供给不足而有效需求扩大
世界经济已经走出周期低谷。“金融海啸”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加速培育内需和拉动消费,导致对劳工的有效需求扩大。经济回暖导致对劳工的有效需求显著扩大。“中西部大开发”、“4万亿救市”、“建设新农村”、“城镇化”等,至少已创造4千万至5千万个新就业岗位,这对农村过剩劳动力是一种分流。
农业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力总量中的比重,30年来已经从75%左右下降到今天的40%左右。鉴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从10%到2%,下降空间还很大。中国的农民工潜在供应,或者说农民进城谋生的需求,在很长时间内应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即使上述比重不再显著下降,每年需要离乡进城谋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也在1亿—1.5亿或更多。与潜在供应相比,有效供给障碍重重,长期堪忧。原因在于:一是工资长期太低,二是沿海工商业城市存有强大的“拒推机制”,三是企业尤其是极端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血汗工资制”管理,四是农民工机会成本已经变大。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