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汶川地震后的“心理台风眼” 效应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18 11:1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气象学中,距离台风中心直径大约10公里的圆面积,其风力相对微弱,通常被称为“台风眼”。

  李纾、饶俪琳等人在汶川地震后发现,随着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随之降低,即非灾区居民对健康和安全的担忧反而高于灾区居民。他们假“台风眼”这一气象名词,形象地将其研究发现冠名为“心理台风眼”效应(Psychological Typhoon Eye effect),即越接近高风险地点,心理越平静。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有专家对灾区(四川、甘肃)和非灾区(北京、福建、湖南)的2262名居民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随着主观判断所在地灾情严重程度的增加(从非受灾、轻度受灾、中度受灾到重度受灾),居民估计灾区对医生的需求量、灾区对心理学工作者的需求量、灾区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可能性及需要采取的避震措施的次数均随之减少。更有意思的是,若假设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心理创伤,没有过敏、呕吐等副作用,认为受灾人所需剂量最多的是自认为轻度受灾的居民,其次是中度受灾的居民,认为受灾人所需剂量最少的反而是自认为重度受灾的居民。这些结果均证实了“心理台风眼”效应。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