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语言在显现世界时,既是遮蔽的,也是敞亮、本真的。汉语回归的过程,就是由去蔽到敞亮、本真,由新的去蔽,到新的敞亮、本真,并由此不断接近绝对本真的过程。
我们倡导的在场主义散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汉语回归。散文写作中的遮蔽,主要有三个向度:写作的主体、客体和语言。汉语回归所指向的,就是语言去蔽,追求世界的本真表达问题。
毫无疑问,用汉语写作是幸福的。一说到我们的语言,我甚至就有些激动,仿佛思想一下起飞,遨游于我们古老母语的美丽王国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是世界上仅存的以象形、形声和表意为特点的文字。特别是汉语的象形,本身就携带了形象生动的语境信息。的确,比如当我们写下“人”的时候,一种挺立、傲视、行走便呈现在眼前;而“山”,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耸立、起伏与深厚;写个“水”,便唤醒了一种波动。再看“家”字,一群老小,聚集在同一个屋檐下,相携相惜,其乐融融。这些是以表音为特征的西方文字所不能企及的。但是,我们正面临母语丢失的危险。我们发现,我们的许多语言使用,包括散文语言,离母语的本真越来越远了。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