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年末《文汇报》“文汇笔会”版发表的3篇文章很有价值。10月11日的《奥巴马任命引起的争议》,介绍了关于弗兰西斯·柯林斯(Francis Collins)任命的论争情况。11月26日的《试解柯林斯之惑》,从道德律和自然律的角度进行了商榷。12月22日,回音壁栏目刊登了《是柯林斯自己越界了》,再次回应。
事件的源头是:美国奥巴马总统任命柯林斯为国家卫生研究院负责人。因为柯林斯的《科学与信仰》讲稿中显示了其信仰,7月27日《纽约时报》发表了质疑文章,提出“我们非得将美国生物医学的未来委托给一位坚信科学不可能理解人类本性的人吗?”29日该报发表了6篇读者的反馈文章展开讨论,于是论争开始。
这些争论既属于科技哲学的范畴,又属于文化信仰的课题。科学与人文是探讨哲学使命,科学与伦理是研究科学使命,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则是信仰的重大课题。因而“柯林斯任命” 的争论再次吸引了许多包括我国的科学界和哲学界在内的学者的目光。
然而,拜读了包括上述的几篇讨论文章后,觉得有几个问题还值得深入研究。
宗教与科学争论的重现:柯林斯之惑的由来
“National Instistutes of Health”如何翻译?在我国的很多文章里都被翻译成“美国国家健康总署”是不对的,应该翻译成“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原因很显然,网上一查便知。这样翻译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个机构可以左右“美国生物医学的未来”,其实任命柯林斯去搞“研究”,而非是管“健康”。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下属“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uman Genome Research,缩写为赫赫有名的NCHGR),1992年柯林斯接替沃森担任领导人。这次任命,按照我们国内的理解应该是“升任提拔”,并不突兀。该中心还有个下设机构叫“伦理、法律与社会问题分支机构”(ELSI),专门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所引起的伦理与公共政策问题,沃森因“DNA序列专利的道德问题”与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主任有分歧而辞职。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