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周家花园”里的周培源——走进燕南园56号
作者:haowj   日期2010-03-15 14:55: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据说,燕南园56号的家门从来都是对各路客人敞开的,无论是大小领导还是普通师生,推门便可进入。其主人曾是先后在北京大学当过教务长、副校长、校长的周培源。

  周培源是性情中人,家里“阴盛阳衰”,四个女儿加一个老伴,唯他一个男人,所以他称家中有“五朵金花”。他爱家里的“花”,也爱园里的花,门前樱花繁茂,被人戏称为“周家花园”。

  学问之路

  1902年8月28日,周培源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书香之家。1924年秋,他被清华大学派送美国芝加哥大学数理系学习。拿下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周培源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一般人需6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其博士论文《在爱因斯坦引力论中具有旋转对称物体的引力场》,答辩时受到高度赞扬,并被授予“最佳论文”。

  1929年,年仅27岁的周培源回国后便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物理教授。其一生有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广义相对论引力论与宇宙、流体力学湍流理论。后者的成绩尤为突出。在湍流理论方面,周培源进行了长达60余年的研究,与美国的冯·卡门、苏联的柯尔莫奇洛夫、英国的G.I.D.泰勒被并称为世界当代流体力学的“四位巨人”。没有超人的勤奋,如何能取得如此成绩?

  周培源以“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以勤补拙”这16个字总结了他所从事的科研活动。“锲而不舍就是像锥子一样,数十年紧紧地锥住它,就是钢板也会锥出个孔来。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精神和毅力,总是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正是这种精神使得他在科学生涯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在86岁高龄时,周先生还亲自参与三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视察。

  尊师之道

  1936年周培源抵达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之所以来这个大学是因为爱因斯坦在这里。那个时候对于搞物理的人来说,普林斯顿就是一个“圣地”。

  周培源从爱因斯坦身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科学的启迪,更感受到了一种道德的力量和人格的魅力。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祸害。人们从他身上,真正体会到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价值与人格尊严。周培源是唯一与他一起工作与生活了较长时间的中国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科学与道德之魂,已融进了周培源的血脉。他虽然一直谦逊地认为,自己不是爱因斯坦登堂入室的弟子,但在精神深处,他一直把爱因斯坦当做终生崇奉的导师。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