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在京举行了一场以“源·聚”为主题的新春音乐会,演出了里姆斯基·柯萨可夫的“巴格达的节日——《天方夜谭》第四乐章”、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柴可夫斯基的“《一八一二》庄严序曲”等著名曲目。据悉,该校学生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与清华大学学生交响乐团、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合唱团2000年在上海大剧院联袂演出,这一举措曾被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的张岂之教授称为“吹响了高校实施美育最具象征性的号角”。
艺术教育在交大有着悠久历史,早在1897年,南洋公学(交大前身)师范院总教习张焕纶以“明义理、识时务,体用兼备”为宗旨,撰写了4个章节的师范院歌歌词,名曰《警醒歌》,并由师范院学生张惕铭、姚立人和沈心工共同谱写曲调,表达了师生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尊心。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矢志于以乐歌教学的沈心工和李叔同,开创了在普通学校编创学堂乐歌和设乐歌课之先河,成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音乐教育的先驱。
从上世纪20年代起,交大有了自己的管乐团和合唱团,学校档案馆至今仍保存着钱学森等在当时管乐队的集体照。1981年10月,交大又筹建室内乐团,聘请指挥家曹鹏执棒,排练演奏了一批中外经典交响乐作品。从2005年9月到2009年12月,该乐团成为教育部指定的全国14个交响乐团之一,先后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多场交响乐普及演出,并多次在国际音乐节上获奖。
2010年是交大新发展规划的奠基年,这所成立于1896年的大学将在新的一年实施“2010—2020发展战略规划”。这一规划是学校与国际发展战略相对接的发展目标,绘就了交大通往世界一流大学的辉煌图景。此次演出也表达了交大师生以及校友们在新的一年对学校的美好企盼。
(肖雨)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