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侃如:中国会怎样解读奥巴马的国情咨文
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月27日晚(北京时间1月28日上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了2010年国情咨文,介绍他对当前美国国情和未来的构想。1月29日,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围绕中国将可能如何解读奥巴马总统的首个国情咨文发表了见解。他认为,中国理解奥巴马的改革着眼于长远目标的良苦用心,但更关注的是其改革方案能否得到国会的认可,从而将改革落到实处。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潜流要求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重估人民币币值、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等,然而,美国自身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力不从心,对此中国存有一些疑虑和担忧。他指出,中国的态度将是察其言、观其行,关注国情咨文的后效。 牛津大学出版社新作《圣:新儒学的当代意义》
美国著名汉学家安靖如(Stephen C. Angle)教授最近出版了《圣:新儒学的当代意义》(Sagehood: The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Neo-Confucian Philosophy),它从多个角度探索了新儒学哲学,同时也是首部讨论儒学传统与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学代表人物之间恒久对话的专著。该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讨论了“圣”、“理”、“德”与“和”这四个关键词,第二部分从伦理与心理角度探讨了新儒学,第三部分则从教育和政治领域研究了新儒学。该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当代儒家哲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是论证了西方哲学家研究新儒学传统的价值。
《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塞林格去世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于2010年1月27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岁。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30多年时间的考验,已被公认为“现代经典”——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的《无形人》和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麦田里的守望者》发表于1951年,是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以出身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中学生霍尔顿·考尔德的口吻叙述,塑造了美国当代文学中最早的反英雄形象之一。该书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在青少年中引起强烈共鸣,至今仍十分畅销。
塞林格1919年生于美国纽约城,父亲是做干酪和火腿进口生意的犹太商人,家境相当富裕。塞林格15岁那年,被父母送到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军事学校里住读,据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关于寄宿学校的描写,很大部分是以那所学校为原型的。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取得了他毕生唯一的一张文凭。除著名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外,他还出版过短篇小说集《九故事》(1953)和中篇小说集《弗兰妮与祖伊》(1961)、《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1963)。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