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姣(河南师范大学)
分享知识财富的宝贵平台
初读《中国社会科学报》,我就对她爱不释手,觉得该报纸与我平时阅读的其他报纸大有不同,像寻觅到了一位久违的良师益友。贵报以探讨学术为主题,版面种类丰盈,文章内容引领学术前沿,能为知识积淀薄弱的我提供与教科书大不相同的精神宝藏。《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摘版所登载的文章短小精辟,能让人在悠闲愉悦的阅读中受到知识的熏陶,这个版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与他人分享知识财富的宝贵平台,她凭借海纳百川之气魄容纳了其他报刊杂志的知识精华。报纸的隽美文字、精美图片吸引了我,觉得她是那么的妖娆多姿,丰富多彩。
宋晖(本报文摘版编辑)
首先对您的鼓励和赞许表示感谢。看到您热情洋溢如美文般的小文,作为一个编者,在思索声音是什么?是反馈。我们希望声音越来越大,声音越来越响。赞许的声音,我们视为鞭策;批评的声音,我们会进行讨论和思考。报人将报纸视为生命,而读者的呵护会为其成长助力和张翼。作为文摘版的编辑,我们每期都争取做到沙里淘金和点石成金,若这些“金”对您有所启发或能引您思索,甚或进一步找来原文仔细观瞻一番,我们便足以欣慰了。
任国征(北京读者)
“区域文化”版的使命
区域文化版经过几期的探索,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当前地方学亟待发展、文化产业(创意)盲目跟风、文化遗产传承和区域经济重新整合的背景下,非常有现实意义和学理价值。如能更多涉及以下一些内容,版面就更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一、地方学发展的迫切性。在我国的学科体系里,没有地方学的专业,目前除藏学、徽学和敦煌学外,其他地方学研究薄弱。二、文化产业(创意)缺乏理论引导和学理分析,浪费了很多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区域经济新情况对区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如澳门大学校区建设在珠海以及同城化建设等方面与区域文化有很大关联性。
孙龙(本报区域文化版编辑)
谢谢您的宝贵建议。这一版主要是从空间的范围来关注区域文化的,注重现实的文化问题、文化现象,从理论的层面解释这些问题。读者所说的是我们关注的一部分,这方面不仅需要学界的关注,也需要媒介的宣传,我们今后也会给予更多关注的。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