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庄生述道以逍遥——《老庄传统人物画集》 自序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04 17:3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国画家庄树鸿

  老庄,原名庄树鸿,1937年生,河北阜城人,当代指画代表人物,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民画院院长。通易、老、庄、禅,以艺

  证道,善诗文书画,尤精指墨。

  指画代表作品有《诗画金瓶梅人物百图》、《西园雅集图》、《兰亭修禊图》、《十八罗汉图》、《村童百戏图》、《禅诗画卷》、《易日开天图》、《八仙人物》及《千面钟馗图》系列、心象山水系列。

  出版有《老庄传统人物画集》、《庄树鸿指画选集》、《老庄画集》、《庄树鸿书法选》、《中国内画鼻烟壶艺术新貌》等;诗集《采荇集》、《格物集》;散文《诗画人生》;艺术论著《抱一斋画思录》;哲学著作《老子译说》、《庄子译说》、《老庄论道》及《宙父童话》。反映其艺术风貌的电视专题片有《庄树鸿书画艺术》、《指墨春秋、壶里乾坤》、《指间天地宽》、《画家老庄》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次应邀在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地区及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老庄传统人物画集》是余之长卷《易日开天图》的深化梳理、活参与演义。易日开天有两义:一是易如太阳,广开天宇;二是换一个太阳开一重天也。

  《十八罗汉图》、《千面钟馗图》皆由北京麒麟书院璞石先生收藏,并请余之挚友何香久先生为之序。何先生指出,老庄以东方哲学易老庄禅为基石,人品、艺品、生活和艺术相统一,建立诗文书画的系统工程,是知我者也。

  在治学上,余主张博而能独:独诣之学,独工之技,独至之境。

  独诣之学,易、老、庄、禅是东方哲学之精髓,中华民族文化不朽之根柢。

  独工之技,以指画为心语,远追工倕之巧妙,近符现代之精神。

  独至之境,循造化之秘,体神明之德,原天地之大美,铸道家风骨,即老庄画风也。

  花鸟以抒情,人物以明志,山水以体道。

  一峰携众岭,岭岭有奇观。肖像、漫画、内画、书法、画论、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东方哲学系列展开,相激励、相成辅、相发扬,足与各类大家相颉颃。

  业内之所以称老庄为集大成的艺术家,其成功的通途是易道。

  太公望云,不通道不能为相。

  孙思邈云,不通易不能为医。

  易为万法之源,不通易不可为艺,不可为书画,不能为诗,不能为文,不能为言,不能为行。行则遭挫,唯通易者无错可犯。

  首先感谢祖父,他习医而喜“易”,八卦口诀就是余儿时背诵的。

  土改时,父亲是“贫农协会主席”,分地主浮财,只要了一些待焚之书,累箧盈筐,门类驳杂,故使余无书不窥。半残的《芥子园画谱》是余绘画启蒙之至宝,而一本破旧的《聊斋志异》随余至今。

  知易,知伏羲之义,伏卧而待天明也,永远给人以希望。

  知易,通得反成之道和撄宁之理,使余有“与物为春”的态度,乐观而盎然地迎接一切暂时的挫折与困难。困而自丰,坎而习飞,大蹇朋来,因祸得福,只要坚持正道,总能得到贵人的应援与扶持,柳暗花明,别开境界,屡证不爽。

  老子之“四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三宝”(慈、俭、不为天下先), 使余懂得了形上形下之轮转思维和生活准则。

  庄子之“两行”(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与“三无”(无己、无功、无名)宇宙观与人生观,使余获得了身在环中与物随成的思想与生活的艺术、独立自尊、思想解放和自由精神。

  老庄之道,使余懂得了学习方法。

  老子之“学不学,以补圣人过”,前圣有成必有舍,余独取其所弃。

  庄子之“承意不彼”,承前人之意,而不泥其迹,不必学别人的样子。

  余有诗曰:

  跳出师范修门外,圣毛吹处见我在。意懒无追赶潮腿,轮回到时慢成快。

  余所钦仰和师法的重要前辈大师,如郑板桥、白石老人和潘天寿,皆是诗文书画兼擅者。余有诗曰:

  板桥笔笔算计,白石笔笔安排,秃寿笔笔制作,老庄笔笔真率。

  绘事过于精心,便难有无心之得,意外之趣,此亦得失之必然也。

  补圣人之过,阴阳和合,对立统一,臻至完美,才能进入艺术传统的永恒。

  潘天寿之画,若黄山谷诗,“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一生命意所在。究而论之,诗意沉着,气力健举,则虽和谐圆美,何尝不沛然有余?徒以生僻争奇,究非大方家耳。”此瓯北老人论黄山谷诗也,也可移来论潘天寿之画。此公不逝于“文革”,亦必非止于生僻奇拗,矜心作意,澜翻随波,非不可通也。潘先生常题画曰“製”,此谦词乎?

  1987年,余应香港收藏家协会主席梁知行先生之邀,赴香港大会堂举办画展。其艺术顾问岭南派大师赵少昂先生为余写了画展题辞,称老庄的指画人物细腻与传神已超过潘天寿先生。

  梁先生年过花甲,独自开车赴沧,邀余香港办展并做余之经济人。

  人生知己难求,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然而梁先生过早地走了,未能看到余为之准备了十余年的作品,终成憾事。梁先生在病中尚关怀着余之创作,看他寄赠的画册,一百多封亲笔长信,谆谆教诲,使余刻骨铭心。唯有努力不懈,以更丰硕的成果,告慰梁先生在天之灵。

  马克思认为,一个艺术家只要不仅仅在制造一件商品,就算是一个没被异化的人。

  商品社会使人性异化。艺术作品终究是不能以名位和金钱来衡量的。

  中国画艺术的分水岭,仍在诗文书画的统一,遵循易道,以变为常,追求永恒的价值。

  余谓璞石先生是真正的收藏家,在于他注重艺术创作的质量和文化含量,而不做唯利是图的艺术掮客。

  “易日开天”,即以易思维开辟天地。它是东方哲学永恒的太阳,必将普照环宇。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曾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声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汲取中国易学思维的智慧。余正是由生活和艺术实践,逐渐接近这种思想的。

  世界著名的西班牙大画家霍安·米罗,在古稀之年受东方文字结构和禅宗文化的影响,曾以指画而写“东方精神”。但他毕竟不是中国人,没有对易、老、庄、禅的研究和修养,更达不到庄子玄学思维的高度。

  中国“三玄”之学,以易为宗,老子得其真,庄子得其神而进入玄化的极境。下与百姓和光同尘而上随天道,反映宇宙精神。

  余对庄子思想研究自成体系,因有独特的生活道路和艺术实践。

  余之诗文书画,皆体道之证果,诗论、画论皆旁侧之言。风骚气味,浑涵气象,纵恣灵变,机趣盎然,所谓触处生春,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涓滴成河,建德若偷。此原生态的艺术产品,皆摘自自家心田,故敢卖瓜自夸,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

  接舆歌中有言:

  天下无道圣人生,天下有道圣人成……

  天下无道圣人生,老庄、孔孟,都生于无道之世,因不得用,故垂诸于空文。

  天下有道圣人成,如在盛唐时期,诗圣、画圣、书圣、草圣、医圣……真是群星璀璨,目不暇接。

  时空悬隔不能重复。

  唯余经历了无道、有道的两个时代,此不幸中之大幸也。

  “文革”中,除了做示众的材料,余被剥夺得一无所有,被摈斥于道路之外。

  在无路之路中,邂逅庄子,仿佛余之先人,冥冥中予以救助。

  唯庄子,才知无用之大用,变成创作和生活的艺术。

  余以《庄子》为“艺经”,凝神专一,认真实践,逐渐接受了庄子的玄学思维,思想开放活跃,激情火花闪烁,诗文书画,也在笔底变相生发,源源不断,不能自已……

  至庄子,极深研几,探微通神,以其玄学思维而达无极之境。

  杨振宁教授是20世纪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曾发表《关于美及宗教》的文章。余以艺术家和人文学者的身份,应邀到高校做“美的宗教”讲座,可谓殊途同归。

  中国哲学,重要的只有儒道两家,互相成辅,如平衡之双桨。然儒徒尊王而失道,有许多流毒尚未析解肃清,再由“文革”横扫,造成几代人思想的迷失。

  在提倡国学之时,一些浅学和虚嚣之辈,利用媒体趁机以捞名利。

  而庄子认为,得人之得,如同乞丐,而这样的乞丐,把别人嚼过的食物来喂孩子,已经是精神污染。

  用圣教、圣言来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独立思维和创造思想的压抑。

  余通过对孩子玄学思维的教育和实验,她们是完全可以领悟和应用的。余对此深信不疑。总结艺术创作的道路,余有诗曰:

  学有三宝易老庄,

  行有三宝慈俭让。

  艺有三宝诗书画,

  身有三宝精气神。

  怀藏三宝成大道,

  全凭一指定乾坤。

  刘勰有云“孟轲赝儒以磬折,庄周述道以翱翔”。

  孟子超越孔子,因忠于皇权,终直不起身来;庄子超越老子,不甘垢辱,而能自由翱翔也。是为序。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