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标点符号,通常分为旧式标点符号和新式标点符号两类。与两大符号类型相对应,汉语标点符号的历史大致概括为两大过程。
标点符号系统化的过程
汉语旧式标点符号的历史,是一个标点符号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完善、系统逐步形成的系统化过程。
早在甲骨文时期,汉语标点符号就已萌芽,出现了分隔不同言语层次的线号。如《卜辞通纂》第430片有左“癸卯卜”、中“癸丑卜”、右“癸丑卜”三条卜辞,在三条卜辞中间就加有两个线号,将三条卜辞分隔开来。
从商代甲骨文时期至隋唐,标点符号发展的历史,表现为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类型不断完善的过程。
商周金文时期,据《殷周金文集录》和《殷周金文集成》载,金文中存在标示语言单位和起替代作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有3种,即钩识号、二短横号和一短横号。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