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把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动向介绍到韩国的是梁白华。他翻译了日本人青木正儿的文章,并以“以胡适为中心的中国文学革命”为题在1920年11月的《开辟》上发表。之后,在1927年8月,柳基石翻译了鲁迅的《狂人日记》,以青园为笔名在《东光》上连载。1929年1月,梁白华在开辟社翻译出版了《中国短篇小说集》。自此,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及理论著作的翻译逐渐展开,特别是近年来,翻译出版活动表现得更为活跃。
形成了稳定的中国现代文学读者层
在梁白华、丁来东等人的大力倡导下,曾一度引起韩国社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但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工作开始受到重挫,特别是1937年7月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项工作完全陷入崩溃状态。虽然在1945年光复后,曾出版了金光洲、李容圭译的《鲁迅小说选集》,但随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0年韩国战争的爆发,两国的外交关系断绝,自此以后的数十年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被迫中断, 留下了一段空白。
自1970年代起,这一状况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1972年为起点,韩国中文系的数目迅速增加。虽然早在日本殖民地时代汉城大学就设立了中文系,但是直到光复前不过只有9名毕业生,光复后,每年也不过只有一到三名毕业生。到1972年,高丽大学、檀国大学、淑明大学先后设立中文系,之后逐年都有增加。到目前为止,韩国共有11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中文课程。
随着中文系的增加,由此培养了大批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及精通中韩文翻译的人才,而且,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中国现代文学读者层。与此相同的变化也体现在各种与中国现代文学相关的学位产生趋势上。到1980年为止的数十年间里,在韩国发表的与中国现代文学有关的硕士论文不足10篇,但进入1980年代以后,获得硕士学位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至于博士学位论文,1989年以来每年有数篇,尤其是1993年和1996年各有12篇。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