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钩是束腰皮带一端的挂钩,也为腰带扣饰,古称鲜卑、师比头。最初为北方草原民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一直沿用到汉代。其形状有棒形、竹节形和兽形等。
战国巴蜀金银错犀牛铜带钩,1954年四川昭化宝轮院巴蜀船棺葬出土,1996年国家文物局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一级文物。现收藏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带钩长23.5厘米,高9.4厘米。造型作一犀牛侧面之形,扁形犀牛嘴部为一兽头,加长夸张前伸,鼻端一弯曲长角,头顶有一短角,双耳上翘,体肥,短足,长尾下垂。通体以金银镶嵌几何云纹为主体。带钩另一面有圆形钉拄,用于钉皮带的一端。另有一鋬作钩体,钩挂皮带的另一头。
这件金银错犀牛铜带钩整体线条流畅,制作精巧,形象逼真。通体阴刻细而匀称的云纹涡线,而旋转的细涡线之间,用较宽的面来联结,上饰雷纹、勾连纹等,但都不是主要纹饰。这种变幻的纹饰结构,在规则中求变化,富有节奏感和律动美,显得格外生动活泼。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