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解马克思哲学最为根本、最为复杂的问题。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卢卡奇、柯尔施等通过激活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性动力,来反对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但20世纪中期兴起的“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却通过强调马克思哲学作为“科学”的唯物论之维,批判了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缺失。考察这两种理论视角所形成的“拉锯”之势,对于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演进的内在逻辑,是极富启发意义的。而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意大利学者科莱蒂批判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时所坚持的康德视角,就更值得特别关注了。
在科莱蒂看来,由于黑格尔辩证法超越了古希腊哲学的“自然主义观念论”、基督教的“唯灵主义实在论”与西方哲学史上的怀疑论传统,实现了“辩证法”与“唯心主义”的绝对同一性,实质上是一种“绝对唯心论”。而由于康德在“有限之物”与“无限之物”、“现象世界”与“物自体”之间划了一个严格的界限,黑格尔唯心论辩证法之反对唯物主义,就集中体现在他对康德的批评上。当康德认为理智(知性)层次对感官“与料”的组织综合具有某种确定性(科莱蒂将这个领域中的知识组织形式称为“无矛盾原则”),黑格尔却认为,由于“有限之物”稍纵即逝,把握“有限之物”的理智“无矛盾原则”不是真正哲学的或唯心主义的原则,而是“非哲学”的原则。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