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本期话题 文学的跨学科研究路向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26 14:07: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者按

  在学科分类愈来愈细密化的学术背景下,何以强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文学研究有跨向何方的可能?跨学科研究是否存在边界和限定?本期约请的三位作者,分别有着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等二级学科的教研背景,他们从不同视角探讨了文学跨学科研究的有关问题。

  漫议古代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郑杰文

  西学东渐以来,我国的学科分类受西方学术分类方式的影响,有越来越细密化的倾向。

  突破学科樊篱

  与此前的辞章、义理、考据、经济“四分法”不同,20世纪初刘师培《周末学术史序》开列的学科,计有心理学、伦理学、论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法学、计学、兵学、教育学、理科学、哲理学、术数学、文字学、工艺学、法律学、文章学等。其后,学科分类体系不断调整变化,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共设5大学术门类、58个一级学科、573个二级学科、近6000个三级学科。

  从某种角度而言,在“知识爆炸”的今天,对学科的细密划分有利于“术业有专攻”的知识积累和各门学术的精细化发展。但是,不论是自然科学也好,还是社会科学也罢,从学科设立层面讲,任何学科无一不是以多种学科知识为学术基础建立起来的;从学术发展层面讲,自然界和人类自身规律之间的复杂多样性、相互关联性,令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不断得以涌现。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提出“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思路。我国学界也曾于1985年召开过“交叉科学大会”,从而使得“科学交叉研究”或“跨学科研究”在学界逐渐传播开来。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被学人逐渐重视,诸多论著得以出版,如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郑志明《中国文学与宗教》(台湾学生书局,1992)、陈洪《佛教与中国古典文学》(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郑志明《文学民俗与民俗文学》(南华管理学院,1999)、尚学锋等《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朱恒夫主编《文学文化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冯川《文学与心理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等。这些论著在中国文学与民俗学和宗教学、中国文学与文化学、中国文学与文艺心理学等跨学科研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绩。

  然而,文学跨学科研究仍处起步阶段,由于所涉学科过于广泛,既需要从深度上、也需要从广度上进行深入系统地再研究。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