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语言经济学三大命题:人力资本、公共产品和制度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23 15:09: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语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是一个由精神的、心理的、情感的、认知的、民族的以及经济的、政治的和社会的等等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开放体系,对于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语言经济学研究应该做到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交叉学科,语言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也就是三四十年来的事情。就目前而言,语言经济学的发展主线大体分为三条:一是人力资本理论下的语言与经济关系研究,例如语言与收入关系的研究;二是经济学语言的修辞分析,也就是说,经济研究中经济学语言的运用本身也有一个经济学问题;三是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来分析语言的结构、现象及相关的语言问题。其中,第一条主线是人力资本理论在语言与经济变量相关联问题中的应用,即把语言看做一种技能或资本加以分析研究。后两条主线可以被认为是经济学理论在学科发展过程中朝着语言领域自然延伸的结果。

  尽管语言经济学目前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这一标题下所包含的内容却非常广泛。例如,最早提出“语言经济学”这一概念的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是在研究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揭示了语言的经济学性质——语言具有成本、收益、效用和价值等经济属性;北美、北欧的语言经济学研究(以Breton、Chiswick、Grin等人为代表)是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探讨语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McCloskey从修辞的角度对经济学语言进行了反思;而Rubinstein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分析语言本身及其生成演化问题。因此,宽泛地说,语言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把语言和言语行为当做普遍存在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领域)。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