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耘,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教学与研究》杂志主编。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
我国目前有那么多的语言专业博士点,每年都培养出一大批博士生,但能够去关注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似乎很少。
古人说:“四十不惑。”我快五十了,却越来越困惑。我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还负责着一个语言研究所,但是我们研究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我也主持着一个学术刊物《语言教学与研究》,每年出版6期,每期发表十几篇论文,该刊创办30年了,已发表论文2000余篇,这些论文到底有多少人看?它们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我还担负着指导研究生的工作,但我能教他们些什么?我会不会误人子弟?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杞人忧天或者自作多情,但我近几年来的确是在反复思考这些问题,而且无法抑制。我从小生活在农村,知道自己有时出差一天的住宿费就等于我父母一个月的生活费。我的专业是汉语方言,经常要去偏僻的农村山区作田野调查,知道如今还有不少地方的人年均收入只有几百元。父母供我上到了大学,国家给了我优裕的生活条件和研究条件,但是我却始终无法说明我的研究工作是物有所值的,我也无法确定我的社会角色到底是什么,到底该干些什么。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