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韩国的中国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23 15:23: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韩国的传统王朝,吸收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精华,这与在西欧国家发展的研究中国的“西方汉学”不同,是接受和学习汉学。

  历史上的汉学研究:重儒教 求发展

  在这个过程之中,也发展了对于汉学研究的学术活动,可称为“东方汉学”,也就是韩国和日本式的传统汉学类,主要研究中国文化和思想等。在韩国,历来对于这样的学者们统称为“儒学者”或“汉学者”,如16世纪朝鲜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李退溪和李珥。他们是研究朱子学的新学派即“主气论”学派的代表人物, 并称为朝鲜思想界的“两大儒”。李退溪发展了朱熹哲学,继承了明朝王阳明的学说,并创立退溪学派,被称为“东方朱子”。韩国政府为了纪念他们两大儒学思想家,将其肖像印在了现在通用的1000元(李退溪)和5000元(李珥)的韩国纸币上。世界上难得再有汉学者如此受到国家尊敬,这反映了韩国传统学术文化的特色,也是韩中两国在文化学术关系上特殊的一面。

  韩国式“中国学”的初步形态也有另一类,如高丽到朝鲜时期的《朝天录》和《燕行录》就是访问中国的使臣的旅游记录,现在流传的有500部以上,记载朝鲜时期使臣到中国的所见所闻。这可以说是韩国传统的“中国研究”或“中国学”的杰作,与上面说的“东方汉学”是不同的。《燕行录》在研究中国社会传统和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之后,朝鲜18世纪出现了“北学派”,主张以学习和研究中国的文物来改革和发展朝鲜。北学派思想家都有访问中国的经历,代表人物有洪大容、朴趾源和朴齐家等人。北学派思想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总的来说,他们强调学习当时中国清朝进步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模式,以改变本国之落后情况。这是与“传统汉学”不同的“中国学”的初步形态。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