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家乡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我们村搞新农村建设,被树立成典型,据说村落风貌大变样了,好了许多。坏消息是家人希望我下次回家带一个摄像机。
我问:“为什么带摄像机?”
“想让你把田珉甘的场景拍下来,田土都已经被挖得不成样子了。本地当官的都被那些有钱的收买了,向本地政府反映都不管用!”
田珉甘是我们村第八、第九两个生产小组在河下游的一片田地,有400来亩。在我小的时候,马路近河的一面绿树葱葱,另一面则是与山脚相接的广袤田野,一年种植两季水稻。但是,早在数年前这样的景观即已发生非常明显的变化——主要由于挖沙机在这一带出现。挖沙机最开始只是一台,后来发展成四五台;最初它们还是在河道里挖,后来发展到在河边荒地上挖。随着原来河岸的百年老树因被挖沙机动摇了根基而纷纷倒掉,每年汛期一过,经河水一淹,道路河岸对面的良田即有不少被抛荒。挖沙机于是攻向了新抛荒的田土,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个个大水坑和一堆堆的鹅卵石。为了更好地“开发”这片田土,让挖沙机保持运转,机主干脆向田土的承包人购买权利:田6000元一亩,土3000元一亩。在这样的围攻下,田随时有沦为土而遭贬值的命运(种植水稻的为“田”,需要良好的灌溉和肥力;种植蔬菜的为“土”,可以不用太多的灌溉)。边缘地带的田土承包人于是开始被迫卖地。经由这样的恶性循环,此地大概已丧失100来亩田土,其余的也正在进入抛荒和被挖的序列。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