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往期回顾
绩效评价: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作者:haowj   日期2010-02-21 09:01:00   《中国社会科学报

  终结性评价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高等学校的实力,却无法呈现其排名背后各高校资源的差别。高等院校排名虽在同一榜单上,但其可利用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近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热议。报告选择了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了绩效评价,结果显示,近半数高校在2006—2008年期间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这份榜单,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很多高校的排名令人出乎意料,在讨论评价结果的同时,对这种评价模式也多了一份关注。

  此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教育评价基本都采用终结性模式,而《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采用了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相对性评价模式。笔者认为,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也反映了国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查看更多内容请订阅《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本网站名。

版权所有 2002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